语言障碍和言语障碍的区别
广义的言语障碍可被定义为“当言语异常、偏离一定的正常范围时,以至于:
(1) 足以引起充分的重视;
(2)使交流受到干扰;
(3)使听者或说者感到沮丧”。
言语在英语中是speech一词,指“发言、说话”之义,就是语言的口头有声表达。言语是靠语言规则组织起来的,从言语中剥离语言部分的内容后,剩下的内容主要与声音有关。
言语障碍发生在言语声音层面,已经公认的三种基本言语损伤类型是:
1.构音障碍
构音指言语器官和相关肌肉的运动,用于产生各种不同的言语声音。构音障碍指的是言语声音产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。
通常儿童随着年龄增长,发音器官日渐成熟,所发的言语声音随之趋于正常,但有些儿童却始终无法发出正确的音,说话时可能出现大量的发音错误,甚至严重到影响言语的清晰度和可懂度。
幼儿经常发生构音类障碍,比如将“哥哥”发为“的的”,因为舌尖中音d比舌根音g发起来更省力,但这类问题只是阶段性存在:如果年长后仍不能克服,则属于损伤。
2.流畅类障碍
正常的言语有其特定的韵律和适时机制,有一定的语速、语调和停顿等。美国听语协会(1993:40)将流畅类障碍定义为“语言的流畅度受到干扰,表现为语速、节奏时快时慢,以及在单音、音节、词汇以及词组方面出现重复的现象。
这可能同时伴随言语的过度紧张、挣扎式行为以及言谈举止的第二癖性”。典型的例子是口吃和迅吃。
3.嗓音障碍
嗓音由喉部产生。美国听语协会(1993:40)将嗓音障碍定义为“嗓音的音质、音调、响度、共鸣以及(或)音长等成分异常和(或)缺失,与其年龄和(或)性别不相符”。
发音障碍和共鸣障碍是两种基本的噪音疾病。比如长期大声喊叫或进行噪声模仿的儿童因滥用嗓子,会导致声音嘶哑,产生令人不悦的音质,这属于发音障碍类的症状。
有些患有共鸣障碍的儿童因鼻音功能低下,发音听起来就像患了重感冒或鼻腔阻塞似的。
成都中童儿童康复医院通过一对一训练、集体课、正优学堂等方式,从会话技巧、自我规范、冲突管理等方面帮助孩子改善,运用ABA应用行为分析法,以及相关的心理治疗,有效干预儿童自闭症,帮助孩子走出自闭困境。
我院每周三、周六儿童语言专诊日,留美博士,华西专家、MDT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,名额有限。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【语言康复训练】【训练方法】【获取专家号】等,可以点击(在线问诊)